您的位置:首頁 >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 > 論壇實錄 > 論壇18-改革如何落地?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發令槍已經打響。15個大領域,60項改革目標,一幅中國經濟社會未來十年的藍圖呈現在世人面前。作為下一階段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源動力,新型城鎮化將如何布局?股票發行體制改革已率先開啟,而整個金融體系會走向何方?房價、土地財政、地方政府債務,財稅體系改革作為當下中國經濟的糾結點,又將何去何從?改革究竟如何落地?
帶著這樣的疑問,主題為“改革如何落地”的第十八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于2014年1月4日下午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偉倫樓報告廳召開?;顒佑汕迦A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主辦,特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直播此次論壇。參會專家包括: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住房與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畢吉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李佐軍、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CCWE資深研究員袁鋼明,以及英國金融時報中國分社主編Jamil Anderlini。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主持。
姚景源先生首先對2013年的統計情況作了盤點。他開誠布公地提到了三個來之不易的成績,即,GDP增長達到了7.7%、CPI被控制在了2.6-2.7之間、新增就業超越了900萬的目標,從而達到了1300萬。他指出,在GDP方面,尤其不易,因為7.7%的結果是在中國經濟處在下行壓力狀態下取得的。在被問及人們對GDP增長數據的質疑時,姚總首先肯定了官方給出的GDP增速,他建議大家,看宏觀經濟不光要看統計數據,在中國的現實情況下,統計確實承擔了很多它不該承擔的事。統計數據無法直接拿來解釋,還要加上估計的理解。盡管大家普遍對2013年的中國經濟表現給予了較高評價,但姚總仍舊強調了2014年的困難,主要表現在經濟壓力下行、產能過剩、就業、生態環境惡化和食品藥品壓力,而對出口的貢獻則相對看好。
李佐軍所長在解讀中國經濟2013年總體表現時總結道,中國經濟2013總體平穩;從這個變化來看,總體是分化的局面,CPI、PPI朝著不同的方向走;經濟增長動力結構是有所優化的。從出口來看,2013年沒有大的好轉。在展望2014年時,李所長顯得小心而嚴謹。他認為,核心取決于政府的選擇。明年經濟繼續面臨下行壓力。如果政府要采取措施可以使經濟保持認為合理的增長點之上,明年經濟面臨比以往幾年更大的困難和風險。
隨后,李稻葵教授邀請在場專家們給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國經濟打分。袁剛明教授表示,盡管GDP增長達到了7.5%的目標,但很多遺留問題仍未解決,比如,投資率過高、地方政府負債、貨幣存量放松過多、房地產調控倒退、貨幣政策搖擺不定等。因此,打分打到70分。
在這一問題上,姚總有著不同看法。他指出,判斷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主要關注四個指標: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和國際收支。就好像是四門功課,各扣各的分。而扣分主要扣在增長方式和結構問題上。在增長問題上,我們必須注重增長方式,那么他主張給出80分。
話題轉向了房地產。秦虹主任在回顧2013年時,指出房產市場的三大特點。第一、銷售非常好。相比2007年、2010年的銷售面積增長是不同的,2013年的銷售增長主要是自住型需求推動的,而不是投資、投機性需求。第二、市場分化更加明顯。北、上、廣、深的增長超過了20%,70個大中城市的平均房價上漲不到10%,而其余小城市的平均房價上漲不及5%,甚至下跌。第三、房產企業資金狀況較好,回款較快。2014年,政府將繼續對投機性住房需求進行抑制。
在李稻葵教授的引導下,專家們繼續著打分的環節。吳曉求教授坦言中國證券市場在2013年的表現時很差的。相比7.7%的經濟增長,中國資本市場如此糟糕的表現值得反思。對此,吳教授進行了解讀。資本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個很高階段的產物,它所要求的生存條件較高。從這個意義上說,透明度、信息披露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資本市場面臨的環境在中國就好比霧霾。而現階段我們的法律、文化、制度、誠信體系的建設正式造成這種霧霾的源頭。由此看來,在中國發展資本市場是非常艱難的。盡管2013年的資本市場表現糟糕,但是人們很努力的現象是值得肯定的。展望2014年股票市場,前景依舊堪憂。
畢吉耀所長給中國經濟打90分。他指出,中國經濟2013年的表現非常好,而與此同時,世界經濟也在顛簸中企穩回升。中國經濟上半年面臨著上行壓力過大的情況,壓力大卻不出手與金融危機結構有一定關系。從2013年7.5%的目標可以看出,我們第一次主動降低了發展目標,這是我們注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信號。
Jamil Anderlini從媒體人的角度給出了國外對中國經濟的關注點,包括:“錢荒”問題、房地產、負債、三中全會之后領導的動向、環保問題等。2014年,他最想看到的政府落實的三個措施是:空氣問題、房地產調控和地方政府負債。
黨國英主任在展望2014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時,提出要把全國土地分成大的類別,比如劃定農業保護區等。對于農業保護區以外的土地,若要解決體制問題,權利就一定要下放。關于土地的流轉問題,黨主任建議培育家庭農場。對于政府嚴厲打壓的小產權房,他持客觀態度。一方面,小產權房的消費者多為弱勢群體,另一方面,政府的違規是小產權房滋生的主要原因。他坦言,調規是解決小產權房歷史遺留問題的主要思路。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還公布了2014年第一季度的預測報告——《改革落地,調整蓄勢》。整場活動的氣氛輕松熱烈,第十八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在此起彼伏的掌聲和笑聲中落下帷幕。